青年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为适应我校创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必须从加强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抓起。经学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现就加强青年骨干人才工作做出如下决定:
一、 充分认识做好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大意义
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是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对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现我校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做好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是实现我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保证。当前,我校已经实现由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建设转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学校的各项事业已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关键是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青年人才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最具创新潜力,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是加快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我校的前途和希望。因此,在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中,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骨干人才的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积极作用,对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的状况决定着我校整个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实现我校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力量雄厚的后备人才队伍。青年人才是后备人才的主体,是所有人才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群体。现在工作在我校各个岗位上的青年人才是将来我校整个人才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现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今后全校整个人才队伍的前景。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队伍,是实现我校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整个人才工作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加强整体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3.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决定我们必须加强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目前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人才引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形成我校青年人才在全校人才队伍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一方面加强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我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水平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我校整体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人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的高低,全面提高我校青年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我校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党管人才”、“党管干部”原则的要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青年骨干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造就我校青年骨干人才队伍,促进青年骨干人才脱颖而出,努力把全校各类青年骨干人才凝聚到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来,为我校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基本思路是:加强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工作要以教学、科研、管理三支队伍建设为根本,努力构建一支创新型的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即以培养教学能力为前提,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培养科研能力为核心,努力打造一支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以培养管理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一流的青年管理干部队伍。以此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三、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的措施
1.全面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方面,学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宏观协调和政策指导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上下功夫。通过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总体水平。即通过国内学术研修经历,国外学术研修经历和校外社会工作经历等三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国内学术研修,要大力实施“博硕工程”,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通过提高学历层次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同时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或科研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学术进修,丰富他们合作研究的经历;开展国外学术研修,要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支持出国学习和进修。通过联合培养、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打通开放式培养人才的绿色通道,让青年学术骨干有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研修的经历;实施社会工作计划,要鼓励应用学科的青年骨干教师到校外的企业、工厂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努力加强学术带头人第二梯队建设。加强学术带头人第二梯队建设是要通过对青年骨干人才的选拔,形成我校特有的学术后备力量,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学术带头人,以此提高我校教学、科研的总体水平。校院两级党组织都要为学术带头人梯队人才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学校、爱事业的敬业精神;培养他们科学严谨,勤奋努力,教书育人,作风正派,为人师表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能够独立、系统、高水平地讲授本科生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同时具备较强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课程的教学工作水平;培养他们具有理论功底扎实,专业基础宽厚,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向,在本学科前沿的某些领域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有组织解决学术和教学上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的科研能力,为创建我校自己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进行有效的人才积累和智力储备。
3.扎实开展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充足的青年后备干部队伍,是保证学校长足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校院两级党组织要把选拔培养青年后备干部列为校院两级党组织的工作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抓紧抓好。在青年后备干部选拔过程中,要按照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在青年后备干部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理论武装,在学习内容上要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后备干部的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习形式上,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送后备干部到上级党校、校党校和干部培训机构学习,夯实他们的学习基础。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他们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知识水平。其次要加强实践锻炼和岗位交流力度,增长领导才干,提高管理水平。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后备干部经受实践锻炼。安排他们在学校的不同岗位之间进行交流锻炼。特别是要选派他们到矛盾比较突出、困难比较多的岗位上经受磨练,增长才干。同时还要加强后备干部的考察,促进后备干部健康成长。
4.大力培养使用中青年干部。学校的建设不仅需要一支一流的学术骨干队伍,而且需要有一支一流的管理骨干队伍。当前,我校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人才,特别需要有更多的思维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在我校的管理干部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所占的比重还不大,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与其他知名高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全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高度,充分认识培养使用青年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大力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满腔热情地扶植青年干部尽快成长,努力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青年干部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要建立青年干部培养选拔的经常性机制。一要科学制定岗位编制,明确岗位职责,按照学校干部管理细则,合理搭配老中青班子结构,为青年干部的成长留有空间;二要做好培养工作,组织部和各院、处领导一起要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针对青年干部的成长规律、特点和专长,分层次、多渠道落实培养措施,在工作实践中给他们分任务、压胆子,为青年干部的成长提供机遇;三要抓好使用,爱护并保护好青年干部施展才华的积极性,加大中青年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为青年干部的成长搭建舞台。
5.加强青年骨干人才工作委员会建设。为更好地调动青年骨干人才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学校党委决定,以工会组织为依托,牵头成立校青年骨干人才工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全校青年骨干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联系,组织好,引导好,服务好全校青年骨干人才,促进广大青年骨干人才的健康成长。青年骨干人才工作委员会是全校青年骨干人才的学术性社团组织,主要任务是组织全校青年骨干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成就显著、起骨干作用的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及后备队伍,促进我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创新。青年骨干人才工作委员会要团结凝聚全校青年骨干人才,在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中敢于争先、勇担重任,使全校青年骨干人才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工作先锋、创新先锋、奉献先锋;青年骨干人才工作委员会要按照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青年骨干人才队伍;青年骨干人才工作委员会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良好的作风、创新的思路、扎实的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